您的位置:首页 > 理财 > 理财方法 > 【任正非股权激励】股权激励究竟应该是“直接给”,还是让管理者花钱买?

【任正非股权激励】股权激励究竟应该是“直接给”,还是让管理者花钱买?

时间:2019-02-13   来源:理财方法   点击:

不少公司在做股权激励的时候经常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问题,员工不愿意掏钱购买股权。对于一些上班族来说,不少是月光族,还有很多背负着房贷和车贷,贸然拿出一笔“巨资”,虽然这价钱已经非常便宜,但是还是支付不起。

所以很多时候股权激励老板很激动,员工一动不动。那有人就说了,为啥不免费。无数教训告诉我们,容易得到的,就不会珍惜,也难以让员工真正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那么员工持股计划,除了员工自筹资金,还有这三种方法,让员工不用“自掏腰包”。

第一种:干股分红-转行权资金

干股不需要激励对象花钱购买,但在年底会产生一定的分红收益,可将这部分收益转化为购买股份的资金

第二种:公司或者股东借款给激励对象或者为激励对象的借款提供担保

在非上市公司中,法律并不限制公司或者股东借款给激励对象或者为激励对象的借款提供担保以便于激励对象购买股份,所以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作为激励对象筹集资金的方式。

第三种:从激励对象的工资或者奖金中扣除

在很多情形下,激励对象不愿出资购股,公司可以考虑从其工资或者奖金中扣除一部分,作为购买股份的资金。(在公司采用这种方式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时,要取得激励对象的同意),这种方式既可以减轻员工购股的压力,还可以增加员工的粘性,可谓是一箭双雕。

股权激励的本质不是分自己的钱,而是分社会的资源、分市场的资源、分未来的资源、分上下游的资源、分客户的资源;主要是在内部建立一套与利益相关者共赢的机制。

股权激励表面上是分了老板的股份,分了老板的钱和权,但是实际上,老板得到的会更多。举例来说,一家企业,年利润1000万,分出10%的股权后,由于员工拥有了股份,有了为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机会,那么就会加倍努力,推动企业利润成长30%,老板的1000万到最后也变成了1300万-130万=1170万,多得了170万,何乐而不为呢?

由于不少股权激励方式还需要员工花钱购买,比如股票期权、业绩股票、期股等,这对于企业缓解资金压力还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企业在为激励对象设计行权条件、分红条件时,也会设计锁定、延迟支付等方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承受的过多财务压力。

【案例】

Facebook ——丑小鸭变天鹅

2005年,一位叫大卫·乔伊(DavidChoe)的油漆工受Facebook时任主席西恩·帕克邀请,前往公司在加州帕洛艾洛第一个总部进行墙面装饰。作为报酬,帕克向乔伊提供了一个选择:说我给你8000美元的现金或者是8000股,你要哪一个?这个油漆工呢,他做了一个让他幸福一生的决定,尽管乔伊当时认为Facebook“荒谬且没有意义”,但仍然收下了股票。他说钱我不要,因为我是油漆工嘛,到处都会给我工钱。但是给股份的只有一家,所以这个他要了股份。几年之后,Facebook上市了。上市的时候,创始人这个年轻的80后,他的身价是210亿美元,那个油漆工他的8000股经过几次的分拆,上市以后这8000股是多少钱呢?可能有些人看到过报道,这个8000股上市以后,最高值是1.7亿美金,后来跌下来,到最后现在有1.2亿美金,他赚了他这一辈子都不可能赚到的钱。

【姜道解惑】股权激励是一种不花现金的激励,到最后是公司请客,市场买单,员工操心,老板有钱有。

为啥现在所有知名企业都要做股权激励,归根到底,是人们的诉求变了,工作从生存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如何最大程度激发员工动力,让员工把工作变成事业。

否则老板就是是“挣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越做身心越疲惫

想解放自己,却永远无法脱身,闲死员工,累死老板,拖死企业。

高薪挖人,增加了成本还不一定有工作业绩,能不能在企业存活下来都是一个问题!

股权激励究竟应该是“直接给”,还是让管理者花钱买?

股权激励究竟应该是“直接给”,还是让管理者花钱买?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
原油
银行
理财
外汇
投资
知识
贷款
房产
期货
新闻

copyright 2016-2018 股票财经资讯网|股票行情财经门户保留所有权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