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投资 > 基金 > 汇聚强军力量|汇聚各方力量 发展老龄事业

汇聚强军力量|汇聚各方力量 发展老龄事业

时间:2014-10-30   来源:基金   点击:

  编者按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对策举行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如何看待当前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现状?我国老龄产业面临哪些市场化的机遇和挑战?未来我国老龄产业如何发展?为此,5月28日,由中国经济时报社与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老龄产业研讨会”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召开。中国经济时报集纳与会专家学者、企业家的观点,供读者参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余斌——

  站在宏观视角看中国人口结构变化

  站在宏观经济的角度看,老龄产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很多挑战,最突出的挑战就是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快速人口老龄化;二是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下降。

  从2012年开始,我国15—59周岁劳动年龄人口总体下降,其带来的后果就是民工荒、招工难。这从根本上动摇了我们原来靠人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而形成的竞争优势。当原有的优势削弱,新的竞争优势迟迟不能形成时就会出现青黄不接,经济增长就会大幅度衰退,甚至长期停滞。所以李克强总理讲,要推动发展向更多依靠人力、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转变,实现“双中高”目标。

  我认为,随着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学习国外经验是必须的。但是在学习和借鉴过程中也要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从老龄产业发展来讲,中国国情大体有四个方面要引起重视。

  第一,老龄化的快速到来和未富先老。我国现在是世界上的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左右,但还没有达到富裕国家。由于我国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收入水平上快速进入老龄化,因此我们要兼顾中国的国情,不能拿国外的老龄事业、老龄产业来看待我国的养老问题。

  第二,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有很多东西跟养老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比如爱老敬老、养儿防老等。

  第三,老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巨大。2015年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的比重是10.5%,从绝对量看,达到1.4亿人。绝对数量巨大为我国老龄产业和事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我们有如此大的老龄人口规模,可以支撑这个产业里若干个细分产业快速成长,规模的快速壮大。

  第四,在学习借鉴国外经验的时候还要注意农村老龄化。现在我们整个人口构成中,城镇人口占的比重是50%多一点,还有接近一半的人在农村。老龄产业和事业的发展不仅仅在城市,农村问题更加突出。农村老龄人没有退休金,当他丧失劳动能力以后,不能靠种地养活自己怎么办?还有大量的年轻人到城里打工,农村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这个集体怎么办?

  总之,从宏观经济角度看,中国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影响。另一方面快速老龄化。中国是一个发展差异很大的地方,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区可能都要有不同的老龄产业发展模式。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玉韶——

  未来四个领域老龄产业有希望

  我讲四个问题。

  第一,要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世界性大问题,尽管现在全世界有80多个国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是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非常特殊。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既要借鉴国际经验,更要立足中国实际。到2015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亿,虽说总量很大,但是结构还是比较好的。一是主要以低龄老年人为主,2.2亿老年人口里,70周岁以下占55%,60—65周岁占了35%。二是总抚养比还是比较低的,养老保险缴费与领取比为3∶1。所以“十三五”、“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非常好的准备期和机遇期,我国人口老龄化真正严峻的是在10年以后。同时,需要说明的是,人口老龄化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我们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做好各项应对的必要准备,变被动为主动,变挑战为机遇。

  第二,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和老年人这五者的关系。从顶层设计来讲,就是要厘清这五者的责任边界,其中最重要的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养老是一个涉及国计民生的大问题,需要动员政府、社会、市场、家庭,也包括老年人共同的力量,形成合力。在政府主导方面,因为老龄事业和产业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政府的角度进行统筹规划、制定政策、整合资源、营造环境。但是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综合发挥市场、社会、家庭、老年人的作用。要积极倡导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理念。

  第三,要正确处理好居家、社区和机构的关系。“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是文件上的三句话,但现实生活中真正把这三句话理解透、做明白并不容易。我国老年人口这么多,都到机构去养老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们根据我国国情和老年人意愿,提倡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也就是90%左右要在家里养老。但是我们现在提倡的居家养老和过去的家庭养老是不一样的,就是要以社区服务为依托,居家养老的关键是社区服务。只有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是不够的,还要以机构养老为补充。

  第四,要大力发展养老产业。我们常讲,人口老龄化是危机,但对此要作具体分析,应当说更大的“危”在事业,更大的“机”在产业。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老龄产业,以产业之机,来冲减事业之危。我预测,未来有四个领域的老龄产业非常有希望:一是健康业,因为健康是所有老年人的共同需要。不管低龄、高龄,不管有钱没钱,不管有病没病,大家都需要健康,所以健康是最大的刚需。二是老龄文化业,老年人物质需求是有止境的,但是精神需求是无止境的。三是老龄宜居业,包括老年社区、养老机构和公共设施、家居的适老化改造,这既是事业,也是产业。四是老龄金融业,我国老龄金融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马淑萍——

  日本应对老龄化的经验借鉴

  日本应对老龄化的措施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增加消费税,提高财政收入,改善社保收支平衡。2012年通过社会保障以及消费税一体化改革相关法案,决定上调消费税至10%。目前消费税已调整到8%。

  第二,实施老年人雇用对策。2013年开始实施。一是确保60—70周岁以下老人受雇;促进老年人再就业,规定企业有义务废除招聘年龄限制条件,政府对实现老年人再就业企业给予奖励;设立老年人才中心提供临时、短期等就业机会。

  第三,政府推进养老产业。具体措施包括:减轻居家养老负担;配置大量特殊养老设施,以及附带保健医疗功能、面向老年人的住宅;培育护理人员并确保其不离职;制定相关制度,做到工作与护理两不误。

  第四,民营企业致力于养老产业的发展。日本是老龄产业最发达的国家,目前市场规模已达到50万亿日元。在日常生活领域,有专门生产面向老年人的手机、自行车、饮料以及送餐、百货店等服务。此外,老年健康产业也很发达,利用IT技术实现预防促进健康。为了解决护理人员不足问题,医疗护理用机器人和生活支援型机器人产业成为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室主任林宝——

  养老服务业发展关键是供需匹配

  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是供需匹配,方法就是提低和削高。

  所谓提低就是适当提高需求方的购买力。从社会政策角度来说,需要多层次的收入保障机制,包括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家庭成员支持、社会救助、低保。除了提高收入,还有分摊费用的机制,比如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这都是分摊购买成本。所谓削高就是适当降低供给方的成本。成本下降的机制包括简化程序、优先、优惠、免费、补贴。

  下一步要真正让市场发展起来,从需求方来说就要保障需求满足能力,一是要继续完善老年人收入保障机制,包括社会保险制度和出台家庭养老支持措施;二是要出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这既可以实现需要护理者和不需要护理者之间的社会共济,也可以有效降低需求者的负担,实现供需之间的匹配。从供给方来说就是要保障服务供给能力。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老龄产业联盟主席、深圳老博会总顾问何孝瑛——

  发展老龄产业要以科技为支撑

  发展老龄产业和事业需要开拓视野,探索老龄产业和事业发展的新模式。我们成立老龄产业联盟以后,探索了一些新的发展模式:一种是候鸟式养老,就是实现养老人员南北互动,沿海内地互动,互联网互动甚至是跨境互动。还有一种是寻根式养老,这种养老方式是从香港开始提出来的。我们了解到很多海外华侨希望寻根到中国内地来,这是一个大的事业和产业,而且可以把中国的老龄事业国际化。再有一种方式是科技养老。建立以科技工作者为主体的园区,同时建立科技咨询中心,既可以养老,也可以发挥作用。

  我认为,要把中国的老龄产业和事业与科技相结合,以科技为支撑。现在我们在做一些在线的养老社区,有一个全球卫星服务联盟,还有一个基因产业联盟,两个联盟又联合成立了全球卫生健康中心。我们现在搞卫星的远程医疗,不只对老年人。再有就是基因科学,这是世界的新兴产业,也是精准医疗很重要的东西。我们把国际上尖端的基因科学产业和卫星应用在医疗产业,把它应用在养老产业。

  总体来看,应对老龄化问题应该重视两部分人的作用:一是老年人自己;二是科技工作者。

  永州商会会长、深圳老博会总指挥何景成——

  深圳发展老龄产业有后发优势

  深圳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和创新体制都非常好,所以在老龄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有后发优势。举个例子,泰康人寿既在全国布点推广养老模式,同时又推行保险业务。需要注意的是,他们在深圳的保险业务卖得最好,但是在深圳却没有创立养老院。由于深圳对保险和养老相结合的形式非常强烈,目前他们跟深圳老博会组委会密切沟通,想在深圳落地,建立养老院。这恰恰反映出深圳的创新性,对养老的重视往往来自市场和社会。

  我们希望通过老博会的形式让政府更加重视养老行业,对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起到引导作用。

  深圳老博会副总指挥卓小平——

  以老博会平台推动老龄产业发展

  我们选择在深圳主办国际老博会,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基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要;二是响应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政策支持;三是我国老龄产业大有可为;四是深圳的区位优势。我们认为,深圳的主要优势体现在改革开放积累的综合实力、面向国际化的影响、发达的信息金融产业支撑、沿线城市的创新与创新基因、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深圳老博会是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而产生的,也必将迎着我国老龄产业朝向前进。

  华录健康养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锦——

  “为养老插上金融的翅膀”

  我们应通过大数据的方式,对老年人需求做一个分析,提供精准养老。可以在社区里面建立健康养老平台。老年人对于移动和智慧平台会不会抗拒?根据我们的调研,有三分之二的老年人都用智能手机。所以,这个可以做。

  养老特别适合用PPP模式。财政部PPP中心统计,截至2016年4月有7700个项目,医疗养老数量占3%,金额占2%。养老是半公益性的、准公益性的和商业模式。PPP模式可以让政府用很少的资源撬动社会干大事。更重要的是,由此建立一个政府和社会合作的机制。同时,通过不同方式的结合,政府也能够趟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PPP模式真正让养老机构的运作变成一种精打细算和可持续的运作,正所谓“为养老插上金融的翅膀”。

  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副院长陈世玖——

  努力探索新型健康养老发展之路

  随着年龄的增大,很多老人面对的不仅仅是养老问题,更重要的是疾病。当老人生病时怎么办?医养结合的模式就是,老人的健康全程由医院监护,假如老人出现疾病或者重大疾病的时候,医院第一时间跟进,这对于老人的健康是有保证的,子女也会很放心这种做法。

  但建医养中心要理顺一些关系,这涉及卫生部、民政部等部门。因为现在各个地方的支付政策不一样,会出现“几个部委都管,可几个部门都管不了”的情况。如果支付平台不理顺的话,会制约我们很多模式的继续推广,医养中心继续发展下去可能也会遇到很多困难。

  南京师范大学创新经济研究院院长蒋伏心——

  养老产业短板在专业护理人员

  从长远来看,中国养老的短板到底在什么地方?钱不应该是短板,政策也不是短板,我认为,短板今后可能在专业的护理人员。更多的养老院建起来以后,今后的短板很可能在专业性的护理。我们搞的养老应该是现代意义的养老,应该是专业化、专一性非常强的。包括社区养老,需要专业人员到社区去干,这个人员需求量是相当大的。现在钟山学院就正在做专业护理的钟山老年项目。可能更多的学校,特别是职业技术学院,是最适合来做这个项目的,因为从转型上来说难度要比其他的大学小。我呼吁对民办学院面对社会需求的养老护理专业要有政策。

  深圳九明药业、珠海医养院董事长管小明——

  养老产业亟须顶层设计

  随着人的年龄结构不断老化,失能、半失能的老人会更多,我们的医养融合有强大的三级医院做支撑,把健康档案搞好,肯定对当地的养老有很大支持。我们对养老产业寄予无限的期望,可为什么养老产业没有大家说得那么好?

  第一,政府重视,但不务实。从2013年到2016年出台了六个文件,有关医养融合。但是文件当中没有明确,比如一张床要补助多少钱等。

  第二,企业有心,但不能有所为。我们在经历医养融合的过程中,经历较为艰辛。为什么呢?比如注册名字,注册“医”要到卫计委去批,“养”要到民政部门去批。

  第三,养老产业为什么一直在中国没有发展起来?并不是大家看不到这么好的商机、看不到未来的期盼,更重要的是现在各方面的建议没有发力,顶层设计没有设计清楚。

  为了搞医养融合,我做过调研,去过中国台湾,起码跑过至少八个省市。为什么养老产业这么“热”呢?实际上就是噱头式养老。用养老产业的概念拿地,用养老产业的概念拿政策,用养老产业的概念干其他的事,真正做养老的并不多。所以,如何把养老相应的费用给到真正在做养老的企业?比如医保费用怎样给到每一张床,让老人可以安康养老?这是我们做养老的人的心愿。

  北京金手杖养老服务中心总经理张会来——

  候鸟养老服务发展模式

  第一,观念的转变。建议养老机构可以叫国际养老公寓,不叫养老院。否则老人的观念和子女的观念都不好接受。

  第二,做旅行养老。实际上金手杖一直在做旅行养老。我们在海南博鳌有养老公寓,在东北也有自己的公寓,我们的宗旨就是“夏季在东北,冬季在海南,春秋在北京”,下一步我们准备向国外发展。而且,在旅居养老的同时,要丰富这些老人的业余生活,包括文艺、体育,要让老人在养老机构快乐、开心地生活。

  第三,服务过程要有标准的要求、流程、规定。

  第四,政策要接地气,理论要联系实际。

  山东惠福祉养老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增通——

  养老产业健康发展要公正公平

  第一,强化养老人才队伍培养。养老最根本的是服务,承载服务的一定是人才,人才的来源一定是要有一所好的、讲究人文关怀的,而且是能够开放的院校。我们现在每年培养那么多养老护理人员,可他们一毕业就流失50%,做一年以后又流失一半。几年沉淀下来,留下10%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这与我们前期的培养方式有关,培养过程当中一定要让护理人员与养老机构有接触。

  第二,强化金融政策扶持。

  第三,建立长期照护体系,解决第三方评估问题。我觉得养老产业要健康发展,一定要有公正性、公平性。第三方评估体系一定是公益基金来做才有公信力,企业一定不能介入,这样才能使这个产业健康发展。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信息中心主任李伟——

  老龄化政策落地很关键

  现在中央整个养老政策是没障碍的,已经出台国发40号文《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发35号文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但关键是怎么在地方落地。

  现在养老产业或者老龄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经营者自身的经营理念问题。还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信息化。各地、各社区都在做,但是成不了规模。二是线下服务,这里不是说护理,而是指专业化的服务。我们讲精准服务的时候,这两个翅膀现在真的没有。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
原油
银行
理财
外汇
投资
知识
贷款
房产
期货
新闻

copyright 2016-2018 股票财经资讯网|股票行情财经门户保留所有权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