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银行 > 保险 > 台湾健保制度|存保制度首利券商 难助P2P打破刚兑

台湾健保制度|存保制度首利券商 难助P2P打破刚兑

时间:2017-11-01   来源:保险   点击:

如果硬要说千呼万唤的存保制度利好了谁,那么券商首当其冲,那么p2p呢? 如果硬要说千呼万唤的存保制度利好了谁,那么券商首当其冲。

从银行分流的存款不只会入市提升券商经纪业务,银行存量客户风险偏好的提升,也许会变相加大银行理财资金对银券合作的供给。

但这样的利好,p2p可能分食不到。尽管p2p行业自我认为存保有利于行业打破刚性兑付,但基于其偏向信用中介定位的现状而言,轻言利好可能只是凑热闹。

对券商:加大资金供给

存保制度落地后引起的存款分流,似乎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流向股市,这也成了无数研究报告中利好券商的理由之一。

虽然一些券商经纪业务部人士认同这一逻辑,但也指出这一理由很难量化。究竟有多少存款会去配置股票、理财产品和信托?谁也不知道。

行情那么火爆,好几周新增的开户量都破百万,资金一直在加速入场,很难断定有多少是受存保制度影响而分流出来的存款。我个人看来,其实存保打破刚性兑付,使银行存量客户的风险偏好提升,这点才是关键。这折射在银行后续将如何与我们合作,特别是如何运用理财资金与我们合作上,影响更直观。不愿具名的沪上某大型券商经纪业务部高管说。

要搞懂这个逻辑,先来看看银行理财资金入市的几种途径:

首先是两融受益权转让。这个合作模式是:券商将两融余额的收益权做成资产包,然后成立定向资产管理计划,银行则用理财资金来购买。相当于银行以券商的两融受益权作抵押,向券商发放贷款,券商承担全额回购资产包的职责。

再者是借道其他金融机构的资管计划。监管层降低伞形信托杠杆后,券商、期货公司资管计划,以及专户基金产品,正成为银行理财资金入市的新通道。

利好券商和利好券商股,是两个概念。利好券商股的前提是有更大量的资金分流到股市里,这部分资金必然寻求收益率高的标的,而券商股本身就比较优质,所以,就像很多研报写的,存保利好券商股,是趋势性的,但资金量很难量化;利好券商,可预见的有两个方法,一是资金多交易、多开户,拉升券商经纪业务,这点也很难被量化;二是从资金源头上加大对券商的供给,比如我刚举例的几个渠道。本来银行50万以上的客户,其实早就有风险定价的意识,存保出来后,存量银行理财资金与其他非银机构(尤其是券商)的合作将会更凶猛,这对券商构成了利好。上述券商经纪业务部高管说。

对P2P:自我安慰

不止一位P2P从业人士认为自家行业是存保制度落地后的受益者。理由有二:首先,大额存款肯定会从银行分流出来,并且投到收益率更高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上;其次,银行都可以破产了,这可以加速打破P2P投资人刚性兑付的思想。

但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称,这样的看法一厢情愿。

存保最高的偿付限额50万元,央行测算这标准可以覆盖99.63%的存款人的全部存款。这个覆盖的范围,应该本身就将P2P的投资客群囊括了;再者,假设那0.37%的存款人的巨额存款真的出来,凭什么就说转至你风险频发的P2P而不是行情大热的二级市场呢?该分析师反问。

对打破刚兑,该分析人士更是言辞犀利:这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说辞。

不可否认的是,P2P行业目前已经出现分化,相当一部分平台已经完全脱离小额、分散、点对点、穿透式路径,上线了很多资金投向不明、嫁接非标的次贷资产包产品,在平台本身对这部分产品都缺乏有效监控、风险提示缺失的情况下,不足以讨论兜底或不兜底这个问题。

银行存保制度的推出,对P2P不再提供信用担保、不需独吞风险的确是具有意义的。但是,P2P打破刚性兑付的前提是成为真正的信息中介,更加关注平台的经营状况和风险状况,重新审视定价和收益,把风控做好、将运营成本降低。某P2P平台CEO表示。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
原油
银行
理财
外汇
投资
知识
贷款
房产
期货
新闻

copyright 2016-2018 股票财经资讯网|股票行情财经门户保留所有权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