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原油 > 投资入门 > [a股指数]A股后5000点时代:海外资金焦虑 抄底还是等待?

[a股指数]A股后5000点时代:海外资金焦虑 抄底还是等待?

时间:2016-07-28   来源:投资入门   点击:

“5000点不来10000点来”,在本周A股纳入MSCI指数未如愿之后,曾有投资者这样感慨。

不过外资的热情未减,在5000点的关口,QFII开户数依然持续增加,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多位分析人士对腾讯证券表示,A股短期震荡后将蓄势上攻5500点,但是对于短期走势,分析人士开始出现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

A股牛市行情究竟是行至山顶还是半山腰,目前尚无定论。外资持续入场是否将为A股再添一把火?此时入场时机是否稍晚?外资又将如何在A股赚钱呢?

MSCI期望落空 A股国际化趋势不改

本周三凌晨,MSCI在其官网宣布,在一些重要的市场准入问题得到解决后,中国A股即会被纳入其全球市场指数中。

市场对MSCI期盼已久,虽然愿望落空,但是结果属意料之中,对A股短期影响十分有限。目前市场上涨的动力仍来源于对经济转型的预期和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即使此次A股成功被纳入MSCI,海外资金的入场和投资者结构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尽管如此,A股国际化趋势已愈加明朗。据腾讯证券了解,为加速A股与国际市场对接,中国证监会两年来做了大量努力。其中包括将原证监会研究院院长祁斌及部分具有海外经历的研究员,纳入国际部,负责与海外重要指数公司的评委沟通纳入A股事项。

“除与富时、MSCI沟通以外,国际部还在其他方面积极部署,未来几年,将会看到A股国际化方面的重大进步”,一位接近证监会国际部的熟知内幕人士对腾讯证券表示。

证监会日前表示,将继续与包括富时、MSCI在内的国际知名指数公司保持密切沟通,不断提高国际投资界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和认可程度,便利长期资金进入A股市场。 有投行机构认为,倘若A股纳入MSCI,除了在资金层面会带来积极影响外,也会把海外更为成熟的投资理念带入中国,进一步促进完善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

随着沪港通、深港通的启动以及QFII、RQFII额度不断提高,A股被纳入MSCI、走向国际化的趋势将越来越明确。海外机构预测,A股最快将于今年底被纳入MSCI全球市场指数。

海外资金焦虑 入场如何参与?

A股市场由“熊冠全球”到“牛冠全球”的转身,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特别是2015年以来,中国A股的迅猛涨势为其赢得了“疯牛”的称号。

强大的赚钱效应不断吸引巨额国际资本流入A股。相关数据显示,5月底,全球资金大幅流入A股,单周净流入达45.83亿美元,刷新了自2000年以来最大单周流入的纪录,比前一次峰值的两倍还要高。

高盛在其报告中称,鉴于全球投资者仍大幅低配中国股票,且未来12-24个月中国的指数权重有望提高,中国股市将会有强劲的被动资金流入和主动配置的正常化需求。

那么,资金来了是否意味着A股将持续大涨?这可不一定。

富善投资总经理向腾讯证券透露,A股迈上5000点后指数越涨,机构投资者与高净值客户对量化对冲基金则更为青睐。

众所周知,海外市场做空机制成熟,大多数资金有着丰富的做空经验。

自今年4月16日,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推出后,A股做空机制开始逐步成熟,此外中金所股指期权正酝酿下半年推出,这也就意味着成熟的海外资金不只是通过A股股指上涨赚钱,量化对冲机构还能通过做空A股来获取利润。

5000点后难赚钱 是自己来还是靠大树?

虽然A股5000点难言见顶,但是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抱怨:“自去年牛市开启后,最近明显感觉赚钱越来越难了!”

这是为什么呢?除去最近市场大幅波动的原因之外,前期大多数股票涨幅过高,难觅低价优质股也成为主要原因之一。

A股本轮牛市顶部在哪目前难以判断,那么牛市见顶的特征有哪些呢?

清和泉投资刘青山分析,每一轮牛市都有其具体的投资主线,虽然主线各不相同,但历史往往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对比2007年牛熊转换,投资者可以关注以下方面来判断牛市是否见顶:

首先,从资产配置方面来看,目前A股总市值与房地产存量市值的比例约为98%,而07年的高点是248%;

其次,从历次牛市的经验来看,牛市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估值推动,第二个阶段主要是业绩推动,公司的业绩逐步会体现在牛市的驱动因素之中。

他认为,市场见顶时应使用对冲工具,而且会控制仓位。

富善投资总经理林成栋建议,对于散户来说,5000点以上也一定要选择适当的对冲工具来做风险对冲。资金量在几十万到100万左右的,可以通过购买股指期货进行对冲;资金量相对较小的,除了选择落袋为安以外,可以选择购买公募量化对冲产品来降低风险。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
原油
银行
理财
外汇
投资
知识
贷款
房产
期货
新闻

copyright 2016-2018 股票财经资讯网|股票行情财经门户保留所有权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