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票 > 股市新闻 > 饿了么 美团_饿了么、美团相继被鲸吞 独角兽也难逃BAT魔掌?

饿了么 美团_饿了么、美团相继被鲸吞 独角兽也难逃BAT魔掌?

时间:2019-02-01   来源:股市新闻   点击:

阿里95亿美元吞下饿了么、美团27亿美元收购摩拜,48小时内,这两场巨头对巨头的收购新闻呈“霸屏”模式,壮观的不仅仅是数字,还有背后“操盘手”之间戏剧性的博弈。疯狂的资本游戏再度上演,似乎再一次印证了国内互联网模式“魔咒”:数一数二才能存活,背靠巨头才能存活,砸钱才能存活。

阿里收购饿了么、美团收购摩拜

在资本驱动下,疯狂的资本游戏再度上演。48小时,两家互联网企业相继被收购。

4月4日,美团与摩拜联合宣布,已经签署美团全资收购摩拜的协议。通过此次收购,美团携手摩拜为用户提供全场景消费体验。并购后,摩拜单车将依旧保持品牌独立和运营独立。摩拜选择卖身美团,美团和摩拜的共同投资人——腾讯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消息称,马化腾亲自推动了这场收购的进展。恐怕很难有人会预料到,共享单车的“百车大战”会以这样的方式,重新换个“赛道”。最终登上“百车大战”PK台的不是“众望所归”的摩拜和ofo,而是美团和滴滴,以及阿里系的其他单车。

2

早些时候,阿里巴巴宣布95亿美元全资收购饿了么。阿里称,饿了么依托外卖服务形成的庞大立体的本地即时配送网络,将协同阿里新零售“三公里理想生活圈”、盒马“半小时达”、众多一线品牌“线上下单门店发货二小时达”等,成为支撑新零售场景的物流基础设施。

这两场收购更像是巨头意志的展现。在新一轮独角兽浪潮中,腾讯、阿里无疑是大赢家。饿了么背后,是阿里布局新零售最后一公里的野心;摩拜背后,美团的金主腾讯也成为最大受益者。

饿了么也好、摩拜也好,从诞生之日起他们就有着相似模式——疯狂融资烧钱,盈利能力远远赶不上烧钱速度。被收购似乎是从开始就注定的宿命。这似乎再一次印证,国内互联网模式“魔咒”:数一数二才能存活,背靠巨头才能存活,砸钱才能存活。

1

摩拜的内部信中写道:“生活就像骑单车,为了保持平衡,我们必须不断前进。这是Mobiker的精神,这种精神让我们创造了历史,也会助我们携手美团,创造更好未来。”饿了么张旭豪此前也曾表示过,我们不会那么在乎独立,更在乎持续增长,持续给用户带来价值。

明星创业公司背后大都有BAT身影

当今的热门行业新兴技术企业或多或少都有BAT的身影。他们的投资案例越来越多,交易金额也越来越大,甚至跻身于中国一线风投机构行列。

胡润研究院2017年12月发布的《2017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显示,在大中华区,独角兽企业总数达120家,其中,腾讯捕获21家,阿里系捕获11家,均成绩斐然。

191429090

实际上,“独角兽捕手”只是腾讯、阿里投资一隅。IT桔子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BAT三家参与的投资交易分别为40起、77起和125起。若进行VC机构活跃度评分,腾讯居首,阿里第四,而百度因体量较小则跌出TOP10。

研究公司Mergermaket报告则显示,腾讯过去5年,总并购投资额接近625亿美元,其中,2016年投资213亿美元,即1400亿人民币,相当于拿其当年总收入的97%做了投资。阿里过去5年总并购投资额达419亿美元,其中,2016年投资135亿美元,即900亿人民币,相当于其当年总收入的56%被拿来做了投资。腾讯和阿里在过去5年一共已经在全球投资了1000亿美元。

腾讯、阿里成为赢家背后,“通吃”效应显著。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认为,巨头角力是目前我国互联网领域的特征。这次收购,是巨头线下激烈竞争的又一体现。互联网分析师刘兴亮表示,“在国内投资圈,有一句戏语是,只要到了C轮,就必须接受BAT的投资,否则你就玩不下去,因为巨头无处不在。”在经济学家水皮看来,美团收购摩拜这件事体现了资本的力量。现在任何一个新兴行业的出现,不管A轮、B轮、C轮,到最后都变成BAT轮,背后都是被这些大佬所主导。“BAT现在越来越资本化,它们不像一个产业巨头,更像一个风险投资的巨头,甚至一个金融巨头。”

产业观察者笪兴称,巨头们热衷投资,很大原因在于,防患于未然,广泛投资,以防自身随时被颠覆,此外,激巨头间的激烈竞争,也促使巨头在对外的主营业务上大量投资,以通过“代理人战争”实现牵制目的。

“BAT之下,寸草不生”

寡头竞争时代,创业环境的竞争远比想像中惨烈。创业就如同一盘赌局,在诺大的棋盘上,创业者互相厮杀,但力量相比掷骰子的“巨头”而言如蝼蚁一般。对于现在的互联网领域而言,有两种成功公司,一种是已经被BAT收购,一种是即将被收购,独立发展成为一种难得的奢望。正如业界流传甚广的一句话:“创业者要好好干,未来是你们的,但最终是BAT的”,不免令人唏嘘。

正如刘强东所说:“互联网是一个天然垄断的行业,如果十年后,中国的互联网还是BAT(百度、阿里、腾讯),对国家绝对是种不幸的事情。”而在水皮看来,这本身跟新经济的发展背道而驰的,因为新经济最大的魅力就是通过技术创新,给我们带来生活的创新,而不是靠资金成本垄断社会资源,从而实现资本的溢价。这种态势对整个经济结构来讲,不是一件件好事;对市场的公平竞争来讲,也不是件好事;对于中小企业的成长、创新企业的成长来讲,这个氛围不是更加宽松、更加有序、更加充满活力,而是从一开始,结局就已经注定了,所谓取得的成功,就是最后被BAT并购。

当然,冷暖自知。前LinkedIn中国总裁、现蛋壳公寓执行董事长沈博阳,4月7日在个人的新浪微博账号上发表了自己对“美团收购摩拜”的看法,“多数媒体水平和分析能力堪忧”,“愿中国互联网少一些成王败寇的思想,多一些包容多一些理性多一些鼓励。百亿估值成功上市固然牛逼,高估值并购退出也是很好的选择。”

不过,我们需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卖身BAT,不是温柔乡。毕竟,巨头入股,实质上意味着站队,对双方都具有“战略性”与风险性。同时,巨头日益在多个行业和地域展开竞争,这意味着年轻企业日趋陷入非此即彼的阵营,由此带来它们在巨头的角力中沦为棋子的可能性。此外,拒绝某一家科技巨头的资金可能是代价高昂的,或意味着被封杀。在互联网的腥风血雨中,BAT收入囊中的创业企业们,或变成巨头的业务分支,或者不了了之……对于中小互联网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夹缝中求生的时代。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创业公司面对互联网巨头的压力该如何生存?无论如何,竞争终归要回归本质,即尊重商业的规则而不是只依赖补贴大战,尊重技术的创新而并非只关注对手的赛道,尊重消费者的利益而不是“割韭菜”。未来,需要继续以用户价值为导向,保持敬畏之心、拼搏之心,始终怀抱危机意识,筚路蓝缕、砥砺前行。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
原油
银行
理财
外汇
投资
知识
贷款
房产
期货
新闻

copyright 2016-2018 股票财经资讯网|股票行情财经门户保留所有权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