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财经新闻 > 【国务院总理】总理透露今年试行债券通 香港近水楼台先得月

【国务院总理】总理透露今年试行债券通 香港近水楼台先得月

时间:2012-04-18   来源:财经新闻   点击:

  3月1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答中外记者问时表示,“我们准备今年在香港和内地试行债券通,也就是说允许境外资金在境外购买内地的债券,这是第一次。”


  李克强进一步表示,香港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有利于维护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有利于香港居民有更多的投资渠道,从而受惠,有利于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注意到,央行微博随后发布消息称,根据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总体工作部署,正在与香港有关方面研究试行债券通,推动优化两地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跨境合作,进一步便利投资者参与债券市场。债券通的具体方案及相关工作进展,将适时公布。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交所)也在官网发布新闻稿称,将在两地监管当局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债券通的准备工作,并在未来适时由相关各方公布更多细节。港交所认为,债券通将为内地资本市场发展迎来又一大突破,也将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连通内地市场和国际市场门户的优势地位。


  分析人士指出,债券通开通后将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资者借道香港市场进入内地债市。


  助推内地与香港金融融合


  据了解,这是官方第一次确认债券通将于今年试行。而港交所方面早就释放出利用“沪港通”经验探索与内地市场建立债券通的信号。


  2016年1月21日,港交所将债券通纳入到了2016~2018年的战略规划,并将其作为未来互联互通策略的重要一环。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随后还在发布会上阐释道,债券通的初步构思为境内加境外的双向模式。2016年11月29日,香港金融发展局发表了题为《有关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债券通的建议》的报告,建议推动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随后,李小加在多个场合表示债券通正处于研究阶段。


  2017年1月29日,李小加在介绍2017年工作计划时表示,现正探讨债券通模式,主要是机构债券市场的场外交易模式,旨在连通内地主要在岸债券市场基础设施,提供跨境现货债券交易及结算。希望可以在不用改变投资者现时买卖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更方便的市场连通模式。期望年内公布细节,并希望同时公布财政部国债期货产品相关计划。


  另有港媒报道称,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近日在与香港经民联副主席张华峯会面时表示,在两地互联互通的产品中将优先考虑债券通,但并未透露是否年内推出。


  对于即将试行的债券通,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举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资者借道香港市场进入内地债市。此前的深港通和沪港通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功不可没。而债券通开通后不但意味着内地和香港的金融融合将进一步加深,而且将会帮助香港稳固亚洲金融中心地位,获得巨大的财富和良好的就业机会。


  债市对外开放动作频频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一直在积极推动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进程。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中国债券市场余额达63.7万亿元人民币,位居全球第三、亚洲第二;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的人民币债券余额为8526.24亿元,较2015年末同比增长了13.4%。


  去年2月,央行公布2016年第3号公告,允许商业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境外非央行类金融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不设额度限制,并简化管理流程。


  去年5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并实施《关于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外汇管理问题的通知》,对境外机构投资者实行登记管理,不设单家机构限额或总限额。同日,央行上海总部出台《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备案管理实施细则》。


  此外,国务院今年1月17日还发布了《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支持外商投资企业拓宽融资渠道。2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还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投资者外汇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此次,李克强在答记者问时也明确表示,“要进一步探索开放债券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3月1日,彭博公司已经正式推出两项包含中国债券市场的彭博巴克莱固定收益指数,这是中国债券市场第一次被纳入全球债券指数。对此,宋清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彭博率先推出包含中国债市的固定收益指数,不但有助于境外机构投资人持有人民币资产,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而且还会进一步促进中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市。

搜索

复制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
原油
银行
理财
外汇
投资
知识
贷款
房产
期货
新闻

copyright 2016-2018 股票财经资讯网|股票行情财经门户保留所有权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