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知识 > 金融知识 > 全球首家万亿企业_10万亿企业中长期贷款可置换为债券

全球首家万亿企业_10万亿企业中长期贷款可置换为债券

时间:2013-12-22   来源:金融知识   点击: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银行贷款仍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若要将我国企业偏高的杠杆率有效降低,更好地支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可以让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偿还银行贷款,将企业在银行较高成本的贷款逐步置换为债券直接融资方式。这可以有效降低债务利息压力,提高债务资产的流动性和标准化,同时亦可减轻银行的信贷风险和压力,让市场起到更多的资源配置作用。

    实现企业的银行贷款的债券置换,将有以下4点好处:

    一是有效延长债务期限,缓解本金偿还压力。一般银行的贷款以1~3年为主,而债券可以是3、5、10年甚至更长,可以有效缓解企业债务的偿还压力,为企业增长与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在发展中优化杠杆,也可以说是通过给发展以时间实现去杠杆。

    二是间接融资变为直接融资,提高融资效率。银行贷款利率一般在5%~7%左右(可能由标准利率上浮),而债券利率将降至3%~5%,平均可为企业节省约1000亿元的利息支出成本,如果将这些节省的资金投入在企业研发创新等领域,可能产生超过10倍的乘数效应,大约拉动当年GDP约1.6个百分点。

    三是将相对封闭、流动性差的银行贷款转化为标准化、流动性好的债券产品,有效实现信贷资产的证券化。企业的银行贷款债务置换为债券,不同于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要是将间接融资转化为直接融资,企业发行债券获得的资金偿还银行的贷款,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债务利息成本,而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

    四是为企业融资市场提供了信用体系的建设机遇与金融市场的升级发展的机遇。

    然而,信贷债务置换为债券,对企业债务人具有一定的意义,而相对于银行债权人和债券市场的债权人,也有一定的挑战。

    一是对银行体系的利润产生一定的影响。从银行的角度,对于好的信贷资产,银行没有置换的积极意愿,对于有一定风险的信贷资产,又不一定满足债券发行的信用条件。不过,2014年以来,由于经济的放缓和风险违约的常态化趋势,银行的利润已经受到了影响,如果将10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分5年转化为债券,每年置换的2万亿元债务造成银行贷款业务减少利息收入约1000亿元左右,这些利息收入由银行体系向债券市场转移大约600~800亿元,对银行体系利润影响有限。

    二是从债券市场的角度,需要更加科学规范地揭示和评估债务的风险,完善风险的市场定价机制,完善信息披露和风险处置的监管体系和法律制度支撑环境。

    中国的债券市场自2007年以来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中国的股票市场IPO尚未恢复正常,债券市场成为企业除银行贷款外最重要的融资方式,而2015年至今也创记录地实现了16万亿元的发行规模,但去除其中的国债、地方政府债、金融债等,实体企业债券融资仅约8万亿元左右,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关于企业银行债务置换的总体建议总结如下:

    ——将企业在银行的中长期贷款中的30%左右(即约10万亿元)分5年逐步置换为债券,每年置换约2万亿元。这可以优化银行信贷资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分散信贷资产风险、增加信贷资产流动性、改善信贷资产市场价值发现,最终优化企业总杠杆率。

    ——将企业与公司债的发行级别从原来的AA-到AAA这4个级别扩展到A-到AAA共7个级别,增大直接融资的比重,扩大直接融资的主体范围,改善企业融资难的状况。

    ——完善银行信贷资产与债券市场资源配置流动的机制,与股权融资共同构成多层次的企业融资体系。提高信用评级体系的监管和行业自律水平,保证信用评级结果能够客观公正、科学有效、及时全面地反映债务人的风险水平,加强对评级过程与结果的信息公开与检验管理,促进市场对评级机构及其评级方法的良性选择。

    ——完善风险的市场定价机制和处置机制,通过市场的价值发现和流动性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建立对违约等风险事件的规范性和可行性的法治体系,发挥市场的优胜劣汰功能。

    总之,建立全面涵盖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的多层次资本与融资体系,逐步替代目前以银行信贷为主的初级融资方式,打造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和银行信贷三大支柱支撑的企业融资市场,是解决中国高杠杆问题的长久之计。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
原油
银行
理财
外汇
投资
知识
贷款
房产
期货
新闻

copyright 2016-2018 股票财经资讯网|股票行情财经门户保留所有权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