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票 > 股市新闻 > 中国股市为什么一直跌|中国股市为什么总是充满争议性

中国股市为什么一直跌|中国股市为什么总是充满争议性

时间:2017-08-03   来源:股市新闻   点击:

hqcaifu.com 环球财富网: 股市涨跌所被赋予的意义往往超出经济学范围,而涨跌的动力组合中有形的手所占比例一直偏大,或许正是中国股市充满争议性的关键所在。
 

        据说关于这轮牛市合理与否,已经和如何治理雾霾和老毕该当何罪一样,正在导致意见领袖们的进一步分化乃至分裂,一言不和便愤而绝交者比比皆是。
 

        股市涨跌必然引发争议,各国皆然。但像中国这样每一次涨跌都能引发如此高热度和高烈度的争议,也是世所罕见,堪称中国特色。从当年的赌场论、推倒重来论到如今的赌国运、牛市必要论,争议者往往各执一端,言辞激烈,有时争论范围已经逸出经济学范畴,上升到意识形态之争甚至阴谋论的层面。
 

        股市涨跌所被赋予的意义往往超出经济学范围,而涨跌的动力组合中有形的手所占比例一直偏大,或许正是中国股市充满争议性的关键所在。
 

        此次关于股市上涨,人们一如既往给出了各种理由,从政策面到资金面不一而足。其中一个比较令人眼前一亮且理直气壮的理由是中国经济需要一轮牛市。其实拉长历史的视距,人们不难发现,牛市总是被需要的,甚至可以说,牛市总是应需而来,而且每一轮牛市都有其冠冕堂皇的理由。
 

        人们曾经需要牛市来为国企改制服务,接下来又曾需要牛市来为大小非解禁服务,也曾需要牛市为资产价格重估提供平台。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牛市自身似乎从来掌握不住发展的节奏,总是从慢牛迅速转为快牛,甚至疯牛,而一旦牛市有罹患疯牛症的迹象,就会遭遇各种经济和非经济手段加以打压,包括舆论喊话,点名敲打,直至直接采取行政手段,接下来便是一段长熊。这也被视为股市的中国特色之一。
 

        除了应需而来的牛市如何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来把握涨跌的节奏这一诺贝尔经济学奖级的难题外,此轮牛市还面临如下难题:股市里的泡沫是否可以计划性使用,能够如愿加以理性分流,像一些人士所说的那样体现对改革和创新的奖赏?逆取能否顺守,场内公司因IPO依然无法敞开供应而享有的股价上扬红利,是否真正被用来通过兼并重组来消化过剩产能?股市(环球财富网hqcaifu.com )能为产业政策服务吗?
 

        持改革奖赏论者往往以南北车合并后的股价飙升来作为证据,但同样有论者认为这恰恰体现了市场跟风炒作的盲目性,因为合并是否就是改革,改革所可能产生的红利是否被合理估值,都不乏疑问。这一点同样也适用于所谓创新奖赏。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对于金融市场对创新的奖赏有着深刻的认知。他承认创新的速度与金融市场的效率密切相关,因为人们需要金融市场的信号来反映各种预期投资项目在提高生产率和利润率上面的前景,从而把社会上稀缺的储蓄资源用于最有产出前景的智力或物质投资上,但在现实中,就像互联网泡沫时期所揭示的那样,狂热情绪结合从众行为可能导致金融市场在一段时期内倾向于高估企业的未来获利前景。
 

        而所谓股市为产业政策服务,其着眼点在于让股市给国家倾向于发展的相关产业发挥筹资功能。这与创新或改革奖赏论面临同样的拷问,在目前的市场情绪下,人们更多不是从具体公司的生产率提升预期及其与现有资本投入缺口来考虑其估值合理性,而单纯从相关公司是否居于产业政策风口来做为评判标准,换言之人们更多是因为国家政策的背书给这些企业带来了特殊的竞争优势来做出选择的。这对中国未来整体生产率的提高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尚不得而知。
 

        此外,本轮牛市最为人所争议的一点是官方媒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有不少论者认为,不论有多少理由,官媒总不宜主动托市,更不宜主动预测点位,因为背后是政府信用所系。历史证明,每一轮快牛背后都与有着官方背景媒体的主动托市密不可分,因为官媒在人们心目中就是代表了政府的意图,就是政策面利好的标志。
 

        人们甚至会形成这样的预期,如果股市过热,政府不会坐视不理,肯定会从舆论层面加以打压,在唱多和打压之间的这段空档期,尽可以放心大胆入市,捞一票再走。而近来相关部门对于任何关于股市的负面消息已经到了如临大敌的地步,任何对股市上涨有对冲效应的举措的推出,都要主动说明并不意在打压股市。
 

        可以想见,在这样的心理预期之下,牛市必将迅速走高,但问题是这样的快牛对中国实体经济利弊到底几何呢?一旦股市泡沫加剧,是否真的有那么多工具组合来加以应对呢?经历过2008年泡沫的格林斯潘曾经怀着沉痛的心情总结到,人们可以在泡沫膨胀的时候将其识别出来,但还不能预见其复杂的分解和崩溃过程,也许永远都做不到。人们总倾向于通过以渐进政策去除泡沫,但在实际操作中此类渐进政策似乎从来没有奏效过。
 

        因此,面对牛市,人们必须考虑的是,一旦形势逆转,会否造成政府信用的无形损耗呢?与其冀望以牛市反哺经济,并为此人为启动牛市,不如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具有长远效益的制度建设上来。否则人们的精力会周而复始的消耗在托市,怕过热,查违规,防猛跌等眼前的议题上,从而一再错过改革机遇。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
原油
银行
理财
外汇
投资
知识
贷款
房产
期货
新闻

copyright 2016-2018 股票财经资讯网|股票行情财经门户保留所有权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