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银行 > 银行利率 > 【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有哪些】利率的调整将影响到哪些经济体制

【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有哪些】利率的调整将影响到哪些经济体制

时间:2019-01-12   来源:银行利率   点击:

都说银行利率调整会带动整个货币市场的良性或逆性发展,这话说的真心没错,因为利率的上下调整,从一个普通老百姓来说,那就是牵涉到他们存银行的钱或者在银行贷款所需还的、所需得的利息问题。今天我们从宏观经济出发,来分析下利率的调整对整体经济体制的影响。


一、利率影响宏观经济的传导机制

随着金融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利率已经成为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货币供应总量一定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利率的高低来影响市场中的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市场中各经济体的投资与消费,达到影响和控制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目的。在经济的实际调节过程中,一般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整利率水平,并与财政政策共同发挥作用。 二、我国近年利率的调整及对经济的影响

我国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就开始运用利率来影响国民经济总供给和总需求,从而把它作为调控宏观经济的工具。改革开放以来的不同时期,利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程度不同,利率与宏观经济指标间的相互关系也在不断的变化。

经济效率的提高最终需要产业链的延长。它有两种方式:一是纵向延长即投资期限延长;二是横向延长,即分工细化,促使投资期限缩短。

当新产品诞生时,掌握核心技术的只能是少数企业,这些企业在初期只能是依赖自身的力量来进行纵深发展,从而首先突破效率瓶颈。很明显,这个过程是一种冒险,并不是所有的纵深发展都会取得预期的突破,如果没有产生新技术或者新的管理方式,资本设备的老化和劳动力投入成本就会使盲目跟风行为成为投机活动,而最终陷入困境。

随着新技术诞生和普及,更多的企业的新产品合作就成为可能,并进而形成新产品横向产业链,这会使新产品投资期限相对缩短。产业链的形成会促成产品改进性开发的分工,在新的水平上,产业链会整体延长投资期,这时候由于投资分散,风险日趋降低,就会促进更多的长期投资,使经济体的整体投资期限更长。

也就是说,新生产方式的诞生不能立即突变,它需要孵化和孕育,从而形成投资长期化;而新技术的普及应用,同样需要较长的过程,它会促成投资短期化趋势。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汽车业的发展历程。早期只有少数汽车制造商为贵族手工打造汽车,后来不仅生产汽车本身,而且也生产机器设备和工具。随着汽车业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逐渐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集群,汽车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随着分工细化,生产效率越来越高,但投资期却也越来越长。

这样的解释最终归结为哲学形式:量变-质变-量变的反复。投资长期化就是量变过程,逐渐形成质的突变,然后演化成为量变本身的突变即投资短期化。突变和量变过程使经济发展具有连续的波动特点,同时也具有明显的离散特点,即像其它事物运动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无论什么经济变量,其波动无法消除。无论什么政策,我们可以使经济发展相对稳定,但不是更稳定:追求不变的结果是更加动荡。

融资成本对宏观利息率的影响

一旦提到利息率结构,我们很容易提到各种货币市场的差异。但是,决定这些差异的主要是融资成本和金融行业的利润空间。如果排除掉融资成本,我们会发现实际上各种利息率的主要差异在于债券周期。甚至可以这么说,债券的额度导致的利息率差异也在于期限,因为大额资金有利于衍生出长期债券。导致存款和贷款差异的主要原因也是银行成本。当然,如果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的差异过大,也会增加债券投机空转套利而增加融资成本。所有这些因素,其宏观影响可以简化为对短期融资的抑制:使短期贷款变得困难而且利息率难以降低到合理的程度,甚至需要财政政策来进行补贴,比如对于农业就是如此。

提高再贷款利息率和增加银行竞争,可以促使银行提高效率而降低成本。而简单的注入流动性行为可能更加鼓励银行不负责任地放贷。因此,从这个角度说,(再贷款)相对加息反而是调低宏观利息率的重要手段。这样手段的直接效果是增加银行风险管理的自觉性,并间接降低监管成本,从而从整体上更加降低金融成本。

直接融资是乎可以降低成本,自发的有组织的直接融资并不需要太多专职人员,这样可以通过自助方式实现交易成本的下降。因此,降低宏观利息率的另外一个手段就是增加直接融资的比例。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
原油
银行
理财
外汇
投资
知识
贷款
房产
期货
新闻

copyright 2016-2018 股票财经资讯网|股票行情财经门户保留所有权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