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贷款 > 个人贷款 > 银行还款方式哪种好_银行还款方式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银行还款方式哪种好_银行还款方式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时间:2018-09-16   来源:个人贷款   点击:

还贷方式有不同,究竟哪一种更为适合,划算成了众多还款人心中的疑问,那随小编一起去看看,究竟有哪种方式比较适合呢.

1、等额本息:

这是目前最为普遍,也是大部分银行长期推荐的方式。把按揭贷款的本金总额与利息总额相加,然后平均分摊到还款期限的每个月中。作为还款人,每个月还给银行固定金额,但每月还款额中的本金比重逐月递增,利息比重逐月递减。

举例来说,假设需要向银行贷款20万元,还款年限为15年,按照目前大部分银行的利率,选择等额本息贷款,每个月大约还1636 元。初始的两三年,1636 元中大约80%以上是归还银行的利息部分。

采用这种还款方式,每月还相同的数额,对借款人来说,操作相对简单,每月承担相同的款项也方便安排收支。尤其是收入处于稳定状态的家庭,买房自住,经济条件不允许前期投入过大,可以选择这种方式。公务员、教师等职业属于收入和工作机会相对稳定的群体,很适合这种还款方式。但是,它也有缺陷,由于本金归还速度相对较慢,占用银行资金时间较长,还款总利息较以下要介绍的同样期限的等额本金还款法高。

 

 

2、等额本金:

借款人将本金平均分摊到每个月内,同时付清上一还款日至本次还款日之间的利息。这种还款方式相对等额本息而言,总的利息支出较低,但是前期支付的本金和利息较多,还款负担逐月递减。

假如从银行贷款20万元,还款年限15年,选择等额本金还款,每月需要偿还银行本金1111 元左右,首月利息为918元,总计首月偿还银行2029 元,随后,每个月的还款本金不变,利息逐渐随本金归还减少。

这种方式很适合目前收入较高,但是已经预计到将来收入会减少的人群(比如有些中年人)。

 

 

3、一次还本付息

贷款期限在一年(含一年)以下的,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利随本清。现在,一年的期限有望最高延长至5年。该方式一般只对小额短期贷款开放。

这种还款方式适应的人群面比较窄,必须注意的是,它容易使借款人缺少还款强迫外力,造成信用损害。

 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

 

    选择哪种还款方式还需根据各自还款实际情况而定。银行理财师表示,两种还款方式各有优缺点,银行主要是为贷款者提供方便,不同人群可选择不同的还款方式。购房者如果收入较为稳定,但是不太高,可以选择等额本息还款;如果还款能力较强,打算提前还款,可选择等额本金还款。

 

    等额本金

 

    指借款人每月偿还相等金额的本金和剩余贷款在该月所产生的利息,这种还款方式前期还款压力较大,但是利息会随着逐月还款逐渐减少。

 

    优点:总体利息支出较低;在随后的时间里每月还款额将会递减。

 

    缺点:前期还款负担较重,特别是第一期还款时压力会很大。

 

    适用人群:收入较高人士,如企业高层、金领、海归派等。

 

    等额本息

 

    指借款人每月偿还相等金额的贷款本金和利息。

 

    优点:借款人每个月还给银行固定还款金额;利息比重逐月递减。

 

    缺点:总体利息支出较多。

 

    适用人群:工作收入稳定,国家企、事业单位职员等。

 

    买理财产品,还是提前还贷?

 

    银行人士解读哪些人适合提前还贷

 

    目前,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一年期的可以达到6%左右,而货币基金也不乏年化收益率达6%的品种。再加上一大批互联网公司推出了高收益理财产品,这使得理财市场一直都挺热闹。在这种情况下,一批手头有闲置资金的人开始琢磨,是应该选择提前还房贷,还是投资这些风险较小的理财产品?

 

    如果选择按揭买房,你要为此支付高额的利息,二三十年期间,你支付的利息总额甚至可以再买一套房子,这是大部分人考虑提前还房贷的初衷。那么,哪些人比较适合提前还房贷;如果提前还贷,需注意哪些事项?

 

    这些情况不建议提前还贷

 

    银行人士表示,如果你正享受着公积金贷款或七折利率,那么不必急于还款。因为目前七折的5年期贷款利率低于5年期存款利率。

 

    即使是把这些钱存入银行,收益也要比提前还贷合适。如果提前还贷后再贷款购房,你就绝对不可能借到这么便宜的钱了。

 

    如果你选择的是商贷和公积金构成的组合贷款,提前还房贷一定要先还商贷。由于公积金贷款含政策性补贴的成分,所以贷款利率比商贷低不少。

 

    做生意的买卖人,手里需要更多的流动资金,如果投资回报率高于贷款利率,则没有必要选择提前还贷。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
原油
银行
理财
外汇
投资
知识
贷款
房产
期货
新闻

copyright 2016-2018 股票财经资讯网|股票行情财经门户保留所有权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