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财 > 互联网理财 > [互联网金融与银行面临的挑战]银行混战互联网金融:交行交易惨淡

[互联网金融与银行面临的挑战]银行混战互联网金融:交行交易惨淡

时间:2019-01-18   来源:互联网理财   点击:

距离工行的电商网站“融e购”正式对外上线,只剩下最后一个月时间。理财周报记者获知,在11月初,这一网站就在工行内网上线测试,2014年1月,将对公众开放。

    就目前看到的网站页面而言,“融e购”入驻商家并不多,品类也极为有限。大部分工行员工将“工行淘宝”视为一项福利:苹果产品和一些零食均有较好的折扣、可以分期,每天也有性价比很高的“秒杀”活动。

    “融e购”上线,意味着这家世界最大的银行也正式被裹挟入“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中。众所周知,其董事长姜建清对互联网金融的解读是:从银行客户交易对手的交易端、以大数据的发掘开始、逐步向银行的支付和融资端以及银行传统业务端进军。

    大部分银行应对的方式,是直接进军交易端,即直接推出电商平台与新兴的电商竞争。在2013年,除了建行原有的“善融商城”更加成熟外,交行正式推出“交博汇”、工行研发“融e购”、中行宣布将推出“中银易商”、民生电商筹备“合一行”。

    更多的银行在观望,不少人对“互联网金融”感到迷茫。一方面,淘宝双11成交量超过300亿、P2P遍地开花、余额宝抢存款之类的消息不断刺激着他们的神经;另一方面,金融业的传统风险意识又不断地告诉他们,这一轮“互联网金融”中,不可触碰的禁区很多。

    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不少银行都将互联网金融研究提至较高级别。但由于先期介入的银行效果一般,大部分银行都选择了按兵不动。

    银行电商流量之困

    在传统电商人士的眼光中,“品类少、页面简单、缺乏推广”是制约银行电商的关键所在。

    在电商的理念中,一个网站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流量。如果每日客户大量地浏览、购买,电商的成本绝对不会低于传统零售。

    而从理论上讲,银行电商应该更重视流量。“我们最早打算做电商,是因为跟阿里巴巴的合作终止了。他们一直也不愿意提供有贷款需求的商户数据给我们。所以我们希望用在自己的电商平台上参与供应链金融,自己去掌握数据。”一位建行负责中小企业融资的人士表示。

    善融商城一开始,就推出了免店铺租金、免交易手续费、免交易佣金、免服务费等优惠政策吸引商户,各地分行也承担了招商的任务。这一模式,被后来的大部分银行电商所沿用。

    但是上述建行人士认为善融商城在数据方面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商户和交易量都太少。”

    其中的一个原因是:“银行的电商不可能像淘宝那样,什么商家都可以入驻、什么东西都可以卖。因为商城的客户都是建行的客户,如果引起纠纷很麻烦,所以我们对于商家和商品也都是有甄别的。但是甄别后的商家,规模都不算太小,其实很多本来就是当地支行的客户了,没有增量。”

    这样的甄别也导致了所有的银行电商共同问题:品类不足,除了信用卡积分客户之外,很难吸引增量客户。

    工行的“融e购”和交行的“交博汇”页面设计相似,在传统电商看来,甚至有点过于简单。首页展示的商品不多,也缺乏有冲击的促销信息。

    在已经开通运行数月的“交博汇”上,服装内衣这种一般电商网站公认交易量较高的商品,成交量最大的商品,也不过一两件。大部分商品根本没有购买记录。

    据传,在内网测试期间,“融e购”成交量最大的是一些核桃杏仁类的零食。

    最后,在传统电商非常重视的引流方面,银行电商普遍表现较差。除了在自己的官网、信用卡客户账单等传统资源提供推广之外,几乎没有银行系电商采取传统电商的“烧钱”式引流截流做法。

    如工行和建行的电商平台,一度最主打的产品都是苹果产品,如价格优惠、无息分期的Iphone5S、5C,并且货源较为充足。但是由于毫无外部推广,除了员工与部分老客户注意到之外,大部分客户均不知情。在5S、5C第一波狂潮之后,网站交易量重新回落。

    品类少、商户少、客户少、交易量小,这些问题导致了银行电商实际很难承担“大数据”的任务,银行从交易端突破“互联网金融”的努力到现在为止,并无成功案例。

    寻找新模式

    一部分银行选择了从其他方面突围。如民生银行的“合一行”尽管尚未推出,但是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其模式很有可能结合民生银行现有的“两小战略”,即小微金融、小区金融。比如在商户的选择组织上,就会借用民生银行已经相对成熟的合作社、商圈、供应链金融模式,成批组织商家上线。

    此外,民生电商还计划为城商行提供电商支持,也为中小电商提供金融、支付支持,希望能够通过多方面的安排,寻找盈利模式。

    也有一些银行试图以其他方式涉足互联网金融。如招行尝试涉足P2P,广发等银行试图通过淘宝店销售理财产品等。

    “我们研究过这些模式,但觉得并不适合银行业。比如谈到理财产品,现在理财产品其实不愁卖,也谈不上设计创新,我们行做一个5%左右的理财产品,就非常好卖了。即便不涉及监管部门要求、以及营销管理的问题,我们也根本不需要通过淘宝或者其他渠道来做代销。如果要降低线下销售的比例,我们只需要在网银销售做推广就可以。”一家银行电子银行部副总表示。

    以工行为例,目前电子银行的业务量占比超过70%,大多数业务已经通过线上运行。

    而P2P也令很多银行感到莫名其妙,主要是其中可能产生的风险问题,令银行望而却步。

    此前曾有传言称,农行将步招行之后,也进军P2P。但是农行坚决否认了此事。

    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农行已经成立了互联网金融推进办公室,由信息科技部牵头研究互联网金融未来的方向。但是到目前为止,业务上并无明显突破。

    银行困惑的是,他们现有的大数据和授信体系主要来自于客户的资金端,如一名客户的工资卡如果在工行,工行就能够掌握其大概的收入开支情况。一些大的交易,如客户的信用卡、房屋贷款、车贷,数据也在银行的掌握范围内。

    而大部分企业的流水,其实也在银行系统内。

    因此,主要的数据盲点,在于大量以现金交易、网上交易为主的小商户,以及个人客户的小笔消费。也就是阿里主推的针对小商户资金周转的阿里小贷、和买家消费信贷部分。

    如阿里这样的强势交易端拒绝与银行分享数据,是银行纷纷转攻交易平台的原因。但是另一方面,一家银行信用卡部总经理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阿里也曾经提出希望从合作银行得到更多客户信息,也被银行断然拒绝。

    阿里等互联网新贵的办法是:以小贷公司的名义,接入央行个人征信系统,从而获得更多数据。据了解,央行已经基本同意这一方向,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中。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
原油
银行
理财
外汇
投资
知识
贷款
房产
期货
新闻

copyright 2016-2018 股票财经资讯网|股票行情财经门户保留所有权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