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财经新闻 > [职业放贷人定义]全民放贷是财政部对中国经济的一场博弈

[职业放贷人定义]全民放贷是财政部对中国经济的一场博弈

时间:2019-01-18   来源:财经新闻   点击:

前段时间,在高息诱惑下,泗洪出现“全民放高利贷”的状况。数月后,借贷大户“失踪”,高利贷市场随即崩盘。事件发生后,泗洪县成立突发应急处置小组试图化解风波。放贷者们则惶惶然等待或以自己的方式追讨贷款。(8月1日《新京报》)心中的贪婪像一条蟒蛇一样死死缠住了理智,使得每个人都成了赌徒。“全民放贷”风起云涌,而比这更排山倒海的是人心中的波澜。

在暴富梦的蛊惑下,人们满怀着感激和荣耀把钱贷了出去。至于这笔钱到底作何用处?高息是怎么维持的、又能维持多久?无人关心和深究。人们唯一关心的就是那个玫瑰色的发财梦,梦想着有朝一日也开名车、住豪宅、家财万贯。当然,每一个放贷者内心深处都有着或多或少的不安。毕竟,资金的安全是完全没有保障的,风险时时刻刻都存在。但对暴利的渴求轻易战胜了一切,人们无不在豪赌——赌监管和融资链条崩盘不会来得那么快,赌自己在这场赌博中完美胜出……
但,那些梦想一夜暴富的人们,显然过于一厢情愿和自欺欺人了。在金字塔型的融资结构中,除了顶端的极少数人,更多的人根本无从控制自己的财富和命运。他们的发财梦能维持多久,取决于这个融资网络能将谎言维护多久。欺骗难以为继之时,就是无数人的财富和美梦玉石俱焚之日。不可避免的,这个吸金不止的融资网络很快就崩溃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慌情绪,经不起任何的风吹草动,而立即引发了全局性的激烈反应。

 2006年之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固然依旧与居住需求直接相关,但因它背靠“土地”这一稀缺资源,也就成为和股市一样的金融投资产品,炒作投机之风愈演愈烈。于是,集民生、资源、金融等性质于一身的房地产出现泡沫嫌疑之时,中国政府毅然决然的调控姿态尽显无余。然而,在中国房地产刚刚进入市场化不久之时,在全球资本的虎视眈眈之下,甚至连一轮全面涨跌潮也没完全经历的中国楼市,能否在调控下走好,一切仍在观察。

 

  危机潜行,调控缘起

 

  流动资金过剩、房地产投资热情高涨、银行对房地产贷款过分依赖……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目前楼市与日本“前事”颇有相似。

 

  

 

  2006年是个房地产信息的爆炸年,当有关宏观调控的报道铺天盖地袭来,人们的意识似乎也被淹没在了信息汪洋中。因此,在我们的回顾中,为什么要调控显得至关重要。

 

  其实,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之说早在2004年,甚至2003年就已被国内外专家和市场人士提及。因为远观日本、东南亚一些国家在此前因房地产泡沫而导致的经济长年衰落,中国市场虽未亲历泡沫,但提防之心时刻有之。

 

  根据日本的经验,房地产泡沫与金融风险直接正相关。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快速回升,居民和企业手中存有大量剩余资金,伴随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日本金融机构的过剩资金和外来资金纷纷注入国内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小小的日本岛国土地资源极速升值。房地产商再以土地为担保向银行贷款,形成房地产信贷不断扩大的恶性循环。1991年底,日本股价和房地产价格同时暴跌,金融机构不良债权大幅增长,导致此后若干年日本消费力委靡,内需不足。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流动资金过剩、房地产投资热情高涨、银行对房地产贷款过分依赖……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目前楼市与日本“前事”颇有相似。

 

  逼出来的“国六条”

 

  由于中国市场的广大性和繁杂性,调控难度也非其它国家可比,此前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并未全面奏效。终于,在2006年5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提出“国六条”。一场史无前例的房地产调控大幕就此拉开。

 

  

 

  对于中国楼市泡沫而言,另一个致命的风险同样隐藏在外汇市场,即人民币升值预期。从2004年开始,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从保护本国贸易企业出发要求人民币升值,同时要求中国开放资本市场。一旦两者并进,大量外资极易涌入中国市场寻找升值套利机会,楼市将成为重要投资方式之一。无论摩根士丹利等投资银行在2005年时如何辩解投资楼市与外汇套利无关,但日本经济的教训足以告诫中国市场小心提防。

 

  当全社会资金流动性过剩,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固定资产投资热情高涨极易引发过剩和通货膨胀,这也是宏观经济必须考虑的问题。数据显示,就在宏观调控之际的今年前11个月,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仍然达到793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6%。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6416亿元,涨幅同样高达24%。抑制投资冲动成为政府平衡宏观经济的重要任务之一。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
原油
银行
理财
外汇
投资
知识
贷款
房产
期货
新闻

copyright 2016-2018 股票财经资讯网|股票行情财经门户保留所有权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