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银行 > 银行利率 > [专家坐诊表]专家表示应加快利率、汇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

[专家坐诊表]专家表示应加快利率、汇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

时间:2019-01-21   来源:银行利率   点击:

1993 年11 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2 月,国务院作出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将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明确为: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可以说,这二十年来,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就沿着这样的道 路和方向,有步骤、有计划的向前推进。

 

  1997 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整顿金融秩序,加强中央对金融的统一领导,实行银行业跟保险(放心保)、证券分开,对国有的金融机构实行救助。国家采取多种渠道,运用三万多亿资金,为银行业处置大量历史形成的不良资产,经营货币的金融机构实现了由国家专业银行到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再到股份制上市银行的历史性转变。五年后的2002年,再次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推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综合改革确定为整个金融改革的重点。这以后,国有大型银行开始逐步上市。

 

  2007 年和2012 年,国务院两次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重点均是落实前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的方针、政策,重点加强中国现代金融制度的建设,加强金融业的内部管理。

 

  经过一系列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实现了从技术性破产边缘到全球同业前列的转变,如今国内银行业不良资产率下降至0.9 %,资本充足率达到13%,核心资本充足率在11% 左右,四大银行均已上市,并且均入围全球银行市值十强排名,其中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股吧)在总资产、总利润、核心资本等方面,都遥遥领先,连续六年蝉联全球市值第一银行。金融体制改革也助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中国民商》:将要开启的这一轮改革有着怎样的意义?改革的总体方向是什么?

 

  戴相龙:目前中国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历史新阶段,继承和创新是这一轮金融体制改革的主题。那么,制定今后十年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整体思路,首先就要从经济发展和推进开放的需要角度出发。

 

  按照保守估计,我国现在的人均GDP 是4000 美元,到2020 年翻一番将达到8000 美元,如果将人民币升值的因素考虑进去,按照升值10%-15% 计算,人均GDP 的数字可能达到1 万美元,是美国的1/4,但我国的人口是美国4 倍,也就是说,2020-2023 年前后,中国的经济总量将与美国持平。这样的经济发展对金融业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同时,中国货物的进出口总值占全球总值的1/10,外汇储备余额3.4 万亿美元, 是世界总量的1/3,在境外的净债权1.8 万亿。这一系列数字说明一个问题,中国的金融、经济与世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小平同志曾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他所指的并不只是金融的一个方面,比如货币和贷款,而是包括货币、经营或管理货币的企业、金融市场、金融调控、金融监管和金融开放六个环节组成的体系。过去二十年,我们在这六个方面都推进了相关改革。那么未来十年,金融改革的重点在哪里?我个人认为,是资金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人民币国际化。

 

  因此,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围绕着提高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为改革重点,建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促进中国更好参与全球化的、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

 

  《中国民商》:在推进这样一轮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宏观调控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戴相龙:在改革过程中,要改善宏观调控,保持人民币币值的长期稳定,这在改革中依然是第一位的。1993 年以前,央行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是现金和贷款规模,改革之后我们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2003 年,当我们发现新增人民币贷款也不能完整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也不能全面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总量时,我们开始公布“社会融资总量”。

 

  在新一轮改革中,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仍然应该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到2013 年3 月末,中国货币供应量是103 万亿。我个人的观点是,首先,总体来看货币供应量过多,现在风险还不大,但隐藏着很大风险。中国与美国的情况有很大差别,我们每增加100 元GDP,需要将近190 元的货币供应量,美国增加100 元GDP,只需要67 元的货币供应量。同时,在货币存量中企业存款、储蓄存款增加的速度非常快。在美国货币流通的速度非常快,金融服务非常好,企业可以在有贷款需求后,申请贷款并能得到及时的发放。但在中国,由于金融体制的问题,很多企业倾向于提前申请贷款,以备不时之需。甚至会出现如果贷款发放下来、暂时没有用处,就将它们存回银行的情况。而且,与美国相比,中国目前直接融资比例太小,多依靠间接融资。很多货币是在银行系统里转来转去,所以,虽然货币供应量过多,但目前风险还不大。

 

  其次,我认为目前的外汇储备过多,已经是弊大于利。我们承认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实力,为我国金融崛起创造了条件。但它也扩大了中央银行调控的财务成本,增加了外汇资产缩水的风险。这是在特定时期下,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决定的。现在,改善国际收支平衡已成为宏观经济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我们不能把中央银行看成是一般的国有企业,因为它的专业性很强,实效性很强,因此要充分发挥中央银行的独特作用,对市场和调控要及时做出反应,同时也要承担责任。国家应该有目标、有政策,可以通过外汇管理,以及地方、企业的对外经济活动来改善国际收支。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
原油
银行
理财
外汇
投资
知识
贷款
房产
期货
新闻

copyright 2016-2018 股票财经资讯网|股票行情财经门户保留所有权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