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知识 > 金融知识 > 民间资本运作_民间资本金融化的客观与理性(《金融博览》)

民间资本运作_民间资本金融化的客观与理性(《金融博览》)

时间:2019-01-17   来源:金融知识   点击:

   近年来,出于提高资金运转效率、扩大销售、便利融资及获取利润等动机,我国民间资本进军金融领域的趋势不断增强。

  民间资本金融化趋势渐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民营企业的财富积累不断增强,1998~2012年中国私营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达11.16%,平均利润年均增长率达16.68%,增速均超过同期GDP增速。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为核心的直接融资体制不断发展,为非金融企业持股金融企业并实现更高层次上的融合创造了制度条件和市场环境。民间资本向金融领域的渗透步伐加快,谋求控制金融机构的现象不断出现并渐成趋势,尤其在证券、保险、信托领域,已具有一定的掌控力。据银监会统计,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总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分别达到45%、50%和90%。

  中国金融业处于高成长阶段,行业利润明显高于社会平均利润。如近几年上市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ROE)普遍达到15%以上,而其他行业上市公司则平均不到10%。一些较为稳健的民营集团通过投资金融业提升了集团的整体利润水平。

  根据历年来民间资本进入金融的动机,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服务主业型。这又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在产业集团业务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资金运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设立财务公司。二是供应链的自然延伸,即通过向上游和下游提供金融服务延长企业产业链来促进产品销售。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为促进销售而成立的汽车金融公司,这一类产融结合风险相对较低,与主业有较好协同效应,管理较为规范,对产业集团本身和整体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逐利型。一些民营集团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资金实力,采取了向金融产业渗透的多元化战略,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并为主业发展提供支撑。

  第三,盲目型和投机型。一些民间资本涉足金融比较盲目,并非出于主业发展需要,更多的是跟风模仿甚至存有投机冒险心态。沪深两市共有133家制造业公司涉足参股金融业,其中不乏这种心态。

  而从民间资本进入金融的方式、领域和效果,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介入方式以直接投资为主。具体分为三种方式:一是直接出资设立,二是通过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或资产管理公司入股,三是通过二级市场股份交易进入。直接投资方式使产业集团对金融机构运营具有较强影响力。

  第二个特点是涉足全部领域。我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大部分是全面开花,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总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分别为41%和54%,而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更高,这意味着这些金融机构大都已经建立起民营化的市场机制。

  民间资本金融化蕴含风险

  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有其合理性,是经济和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也有不少产业集团投资金融业具有盲目性、随意性和不成熟性,不规范和不成熟的产融结合也蕴藏很多风险。

  一是民间资本投资金融的资金链条有可能断裂。缓解资金压力,争取从金融机构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依然是目前不少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主要因素。因而更多的民间资本投资金融业仅仅是把目光放在缓解“融资饥渴”上,把金融机构视为“运钞车”、“血库”。在其资本运作中,利用其控股的金融机构,构建从资本市场—银行信贷—产业股权投资的循环“资金链”。然而产业与金融业毕竟性质不同,一旦产业整合的速度无法跟上金融业发展的速度时,该经营发展模式会使得企业资金链条紧张甚至断裂,在遭遇外部冲击时将酿成很大的金融风险。

  二是民间资本可能低估金融业的潜在风险。与发达国家金融业已经进入增长趋缓、盈利不高的成熟期不同,中国金融业正处在上升周期,总体来看“赚钱”比较容易。但对于金融业蕴含的高风险,以及对专业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高要求和高难度,不少民间资本集团明显估计不足。另外由于金融机构尤其银行关乎社会稳定,因此一些民间资本集团认为即使亏损甚至面临倒闭,也会得到政府的隐性担保。这都可能导致民间资本集团控制的金融机构有高杠杆、过度投资等冒险倾向。而金融业事实上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一旦出现问题,会导致金融风险向产业蔓延,甚至有可能引发全局性的金融和经济危机。

  三是民间资本可能对金融业资本补充的准备不足。金融业对资本的要求很高,随着业务的快速扩张,动态大额的资本补充成为常态。由于实体产业与金融业具有较强的顺周期性,金融机构资本紧缺时也是产业集团最缺钱的时候。为避免股权因增资而被摊薄,产业集团股东往往会阻挠银行的资本补充计划,从而又可能限制银行本身的合理发展。

  四是内部控制和关联交易可能引发风险的交叉传染。产融结合往往伴随着内部关联交易,可能通过对下属金融机构的控制来对实业子公司的一些冒险行为进行支持,甚至出现“补窟窿”的现象。虽然问题能暂时掩盖甚至缓解,但风险不断积聚,一旦某个子公司或环节出现问题,就容易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影响整个集团的整体流动性甚至破产倒闭。而一个产融集团的问题又可能迅速传染到其他金融机构和实体产业,造成金融和经济的动荡。如德隆曾是我国产融结合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控制和关联的金融机构有4家城市商业银行、7家证券公司、3家信托投资公司、2家租赁公司、2家保险公司,这些机构成为其廉价的“圈钱”工具,短短8年时间集团营业收入扩张40多倍,但最终因无法兑付客户理财资金和无法偿还银行贷款而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走向破产。尽管通过加强监管可减缓关联交易和大股东控制问题,但产融集团下属企业与控股银行的密切联系,仍有可能间接影响与其他银行的关系,最终有损于集团的根本利益。

  五是资源整合失效可能引发管理动荡。一旦民间资本集团实现了产融结合,尤其是以并购的方式进入金融业,必须强调和关注整合的重要性。投资金融业容易,但整合好并不容易,金融业务的经营文化和管理要求与企业集团的产业部分有较大差异,整合中既要注意集团企业文化的共性,对金融业务有适当驾驭力,也要充分照顾金融的个性。如果未使二者良性互动,势必危及公司经营管理。如众多基金公司频繁更换管理层即是受此影响。

  民间资本金融化步入新阶段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虽然不同阶段均遭遇非议,但民营资本无疑已成金融业的重要发展力量,面临的各类问题将在发展中得到有效解决。中国全面明确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将使民营资本金融化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机。

  一是国家层面的政策推动。根据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国家打破垄断经营,激活民营金融机构发展的部署加快。当然,政府监管部门也不能忽视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给本身就相当脆弱的国内金融体系带来的风险增量。因此,如何利用好这一资本形式改造现有国内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其正效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得不研究的重大课题。

  二是行业层面的发展推动。高层次的产融结合是以金融资本为手段推动产业资本的发展,以产业的发展促进金融业务的深化,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聚集金融资本实现产业规模与效益的扩张,提升产业竞争力。民营企业急切需要通过产融结合保持强大地位和竞争实力,或是借此实现超常发展。近期,万科以30亿元认购徽商银行IPO股份,并有望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正是这种趋势的体现。

  三是金融层面的改革推动。一方面,民营银行设立将成为银行业改革突破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未正式开放过民营银行市场准入;仅仅在城商行中,存在极个别民营银行,它们都是“个案”。目前,发展“民营银行”已经摆上日程。目前并不缺乏民营资本参股的银行,但缺乏民营资本控股的银行,而唯一可以由民营资本控股的小额贷款公司转村镇银行的政策一直没有开闸,无法吸收公众存款。民营银行机制灵活,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因而,民营银行的崛起,有助于提升银行体系活力,改善金融服务。尤其是互联网企业,作为一种新的企业形态,为金融业带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民营银行设立将带动金融体系制度完善。一系列悬而未决的存款保险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等将破茧而出。可以肯定的是,民营金融机构的活跃,将对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及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形成积极影响。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
原油
银行
理财
外汇
投资
知识
贷款
房产
期货
新闻

copyright 2016-2018 股票财经资讯网|股票行情财经门户保留所有权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