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贷款 > 个人贷款 > 新三板挂牌公司发展_新三板要发展好必须解决这三大矛盾

新三板挂牌公司发展_新三板要发展好必须解决这三大矛盾

时间:2019-01-04   来源:个人贷款   点击:

新三板在2015-2016年,呈现了“爆发式增长”,全国扩容后,只用了两年时间就积累了一万家挂牌企业,这个历史成绩不容否认。    我认为目前新三板存在的三大矛盾,是制约市场发展的最大阻力。矛盾一:挂牌企业数量激增但监管制度无法匹配;矛盾二: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旺盛但场内资金有限;矛盾三:机构追求短期盈利但缺乏有效商业模式    先从第一对矛盾说起。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宇宙第一交易所”,我个人觉得取决于三点原因:一是新三板设立之初市场化运作的思路,二是利用了IPO关闸的窗口期,三是中介机构(包括投资机构)的努力。新三板第一个五年的任务,可以说提前完成,制度设计的效果得到了市场的检验,这为日后的改革和研究中小微企业运行特点都提供了庞大的企业基础。    但在另一方面,当挂牌企业数量初具规模后,监管层却没有及时给出适当的制度安排,也没有意识到大量企业进场后带来的“隐患”。    挂牌企业数量激增后,带来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公司质量的参差不齐,形成资产泡沫风险。    “类注册制”的特点,只要有券商推荐,一家公司挂牌新三板基本问题不大。监管的初衷,是想在新三板探索注册制,但结果却是因为没有经过足够规范,更没有投资机构背书的初创企业大量涌入新三板,导致了后来不断的类似老板跑路的风险事件发生。    这个问题,在2016年9月才被意识到,股转出台了《挂牌准入负面清单》,此后挂牌公司大概维持在11000家左右的规模。如果这个动作能早一点进行,可能现在的改革速度也会推前。    第二个问题是该如何管理这上万家公司?股转想到的方法是分层,这点没错,但遇到的困难比想象中难得多。    起初,在创新层的规划中,有着各种有诱惑力的制度红利,也让企业趋之若鹜。但三次分层落地下来,尽管年初股转还对分层办法进行了修订,但至今仍看不出明显效果。我来讲几个简单的数据:    今年至今做市企业换手率(整体法),基础层0.0495%,创新层0.0325%;    做市企业估值,基础层16.6倍,创新层17.1倍;    今年中报业绩增速,基础层3.6%,创新层5%。    估值、业绩和流动性上,创新层企业都没有明显优势。要知道,这可是新三板最好的8%啊!    所以,我认为新三板首先要做的,是减负。    所谓减负,一方面要研究一套“精准退市”制度。为什么我说精准二字,虽然现在大量新三板企业摘牌,但大部分竟然都是优质资产,循环往复,如果剩下的都是垃圾资产,那还会有人关注吗?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市场化和有进有出。    另一方面是要给挂牌公司减负。分层不止要向上设立精选层,也可以向下分。坦白说,新三板现有的信息披露要求对于公众化程度极低的初创企业而言,显得有些要求过高。尚无融资能力和融资需求的企业,展示功能其实足以。    减负的最终目标,是让新三板企业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底层企业为新三板提供充足的企业储备,留住头部优质企业,让新三板成为它们发展的平台。    由于制度没有及时跟上挂牌速度,又导致了新三板的第二对矛盾:中小微企业业大量融资需求,但投资者非常有限。    在融资制度的改革方面,股转主要围绕增加融资品种展开。例如优先股、可转债,大量企业不会用,也不敢用。但对于最基本的融资形式,股票发行,却始终只是小修小补。2013年12月发布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发行业务指南》至今未作修订。    融资,乃证券交易所的基本职能之一,如果融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企业自然没有继续留着的意义。    今年4月开始,新三板股票发行融资额已经连续五个月下滑,今年以来合计募集资金559亿元,还不到去年总额的40%。这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大股东和股权激励的认购。    本站发现参与新三板投资投资者机构越来越单一,现在基本上就剩下了上市公司和产业资本。    随着新三板资产质量整体下降,好公司陆续离场,也给投资机构造成极大冲击。投资标的,要投绝对最好的企业,而不是相对最好的企业,不能在“矮子”里面选“高子”。一个好的市场必须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肯定是要有足够多的资金;第二,要有足够好的标的。    但是,没有足够多的资金,好的标的不会进入市场;没有足够好的标的,资金也不会进入市场。这更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目前来看,无论是增量资金,还是增量资产,新三板陷入了死结。    那么,新三板需要在发行端进行怎样的制度设计?我们不妨来参考下纳斯达克市场。    发行端上的良好设计是纳斯达克市场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一方面,纳斯达克从发行端上对市场进行内部分层,将不同大小的企业分离开来,这种分层使得交易所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另一方面,通过发行端上对流动性的严格要求,分散了股本,从发行端上为市场的交易功能良好运行提供了保证。    所设想的未来的公开发行,我觉得设计上至少应该考虑这几点因素:股本分散(匹配流动性)、财务要求(投资价值)、发行对象(多元化投资者结构)以及发行方式(保荐承销)。    如果在融资上解决了核心问题,又何愁没有好公司进场?如今港股的独角兽盛宴,不正是应该属于新三板的吗?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
原油
银行
理财
外汇
投资
知识
贷款
房产
期货
新闻

copyright 2016-2018 股票财经资讯网|股票行情财经门户保留所有权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